新学期开学两周,安静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。每天清晨7点的校门口,学生们匆匆走进校园,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,有的甚至不得不额外再拎几个手提袋。在这熟悉的场景中,一个普遍却常被忽视的问题正在上演——不少学生的书包成了“杂物黑洞”,课堂笔记化身“天书”,作业本满是涂改痕迹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“小毛病”,不仅拉低学习效率,更暗藏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缺失。近日,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发现,超过六成学生存在书包杂乱问题,而笔记、作业的不规范更是普遍现象。
“我几乎每天都要花十分钟帮儿子找作业本。”太原市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母亲王女士无奈地说,“他的书包就像个‘黑洞’,什么都往里面塞,最后什么都找不到。”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在多所学校门口及班级内随机调查发现,10名学生中仅3人能做到书包分类清晰,其余学生的书包凌乱,要么物品“无差别堆放”。
比书包更让老师头疼的,是学生的“天书笔记”。五年级学生小芳的笔记本上,各科内容混杂,字迹潦草且涂改遍布,“老师讲得快,我拼命写,回头复习连自己都看不懂。”在小芳展示的笔记中,有的密密麻麻无重点标注,有的页面留白混乱。
作业本的“惨不忍睹”同样常见。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晒出孩子的作业本:使用两周的本子边角卷曲,涂改液痕迹层层叠加,甚至有油渍与破洞。“老师多次提醒要保持整洁,但孩子总说‘写完就行’。”山西省实验小学宋老师分析,作业整洁度背后是学习态度的体现,“长期马虎对待作业,容易养成敷衍的习惯,对学业发展埋下隐患”。
这些小毛病背后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假期与学期的作息差异明显,两个月的暑假让学生们习惯了相对松散的生活节奏,开学后难以快速适应规律的学习生活。“孩子暑假里玩具随手扔,开学后突然要适应‘按课程表备书’,一时转不过来。”太原家长张先生的说法得到不少家长认同,假期与学期的节奏差异,让低年级学生尤其难快速适应。
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也是重要原因。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愿意整理,而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整理书包、记录笔记和保持作业整洁。初中生陈中旭坦言:“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记好笔记,但从没教过我们具体怎么记。”
此外,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书写和整理习惯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部分学生对手写和纸质资料管理生疏。
面对这一普遍难题,一些学校和家庭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。山西省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李老师今年开学后在班级中开展了“竖式作业整洁行动”,要求孩子们将每天的竖式作业拍照发到班级群中展示。
这一做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孩子们为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业,不得不约束自己,尽量写得工整。短短两周时间内,班级学生的作业整洁度显著提高,连带着数学计算的准确率也提升了15%。
“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,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,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提高作业质量。”李老师表示,“现在不仅作业整洁了,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了。”
“刚升入初一的小哲,作业本上每天都有老师‘字迹需工整’的红笔批注;班里还有学生因作业格式不规范、知识点漏缺,收到需要订正的反馈。”山西省实验中学初一班主任常老师说,开学初期,通过这类作业反馈,既能让家长及时知晓孩子的学习问题,更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——对作业优秀的学生,表扬其认真态度以强化好行为;对存在不足的学生,明确改进方向,再联合家长督促,助力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,养成规范书写、认真记笔记,完成作业的习惯。
针对这些问题,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正在采取行动。山西省实验小学通过提供教室个人储物柜、推行数字化教材和精简作业量等措施,帮助学生减轻负担。
“学校明确要求学生每天对照课程表整理书包,只携带当日所需书籍与学习用品,玩具、零食等无关物品一律不准带入校园。”太原市迎泽区松侨小学校长陈洁介绍,除了日常要求,学校还将收纳能力培养融入劳动课,专门开设分类整理相关内容,帮助孩子养成有序收纳的习惯。
太原市九一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张老师则想出了更细致的办法。他们在班级群中分享了科目整理袋的示例图片,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的文件袋,将科学、道法、美术等科目的用品以及字典等工具书分类整理好,长期存放在教室书桌中,无需每日来回搬运,从源头上为书包“减负”。不仅如此,数学王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在家实践“书桌整理”,并拍摄整理前后对比图分享到班级群,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同伴间的互相激励,培养孩子们的收纳成就感和好习惯。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北路小学同样也在班级中定期积极开展“书包大整理”活动,教会学生如何整理书包、书桌和个人空间,收到良好效果。
家长也在积极行动。刘女士开发出一套“五步整理法”:第一步清空书包,第二步分类物品,第三步丢弃废物,第四步按优先级放置,第五步定期维护。她将这一方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同事,并将收纳技巧以家长讲堂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。
“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,而不是代替他们整理。”刘女士强调,“现在我的女儿每天睡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用的物品,再也不会早上手忙脚乱了。”
太原市松侨小学校长陈洁建议采用“分级整理法”解决书包混乱问题:第一级每日整理,每天睡前根据课程表准备第二天所需物品;第二级每周清理,每周五下午抽15分钟时间彻底清空书包;第三级每月大扫除,每月底对书包进行深度整理和维护。
“整理书包不仅是物理行为,更是思维训练。”陈校长表示,“通过定期整理,孩子学会分类、优先级判断和决策能力,这些能力将迁移到学习的其他方面。”
陈校长指出,书包和作业混乱不仅影响学习效率,还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:“这些看似小毛病的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,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。良好的整理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,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。”